我的GAP YEAR:在台灣找了一整年的工作

Larry Chien
8 min readOct 20, 2018

--

找工作就是在做一連串的選擇

從去年(2017)年底離開前公司之後,到今年(2018)十月份我才終於找到一個自己覺得可以做的工作。前前後後總共十個月以上的時間,人家Gap Year是去國外打工度假,我的Gap Year是在台灣找工作,有沒有這麼悲催QQ。現在已經確定找到工作了,想說留給自己一個紀錄,以及希望能給看文章你/妳一點收穫,幫助各位在找工作的時候有個方向或是借鏡。看看我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或是做了哪些事情。文章很長、很亂,主要是從年初講到年尾,然後伴隨著一些自問自答的碎碎念。咳咳,開始囉:D

為什麼離職?

首先要先簡單講一下我的前公司。我之前待的是一家新創公司,有自己的產品,是一個電子票卡的製作與發行平台,目標客群是想要使用電子票券的線下店家,透過這些店家發行的票卡,從中向店家收取費用。而我在裡面是做前端工程師的工作,負責平台網站的前端(廢話)。中間有一段時間做了PM的工作。因此你/妳可以說我是有一點PM經驗的工程師。

前情提要介紹完了,來講講離職的原因:資遣。

什麼?看到這邊你/妳覺得浪費生命看一個被資遣的廢物寫的文章嗎?先聽我講嘛。如同前面提的,前公司是新創公司。雖然很爭氣地撐過一年以上,但是一間公司要能夠活下去,就必須要有穩定的收入跟商業模式。在營收一直處於燒錢的狀態下,老闆決定把精神都投注在有辦法賺錢的APP端,網頁端的部分也在資遣時向我坦言近半年內都不會有新的規劃。因此在雙方達成共識之後,和平地離開前公司。

就這樣,我在2017年12月底的時候離開了。人家跨年是開心地迎接新的一年,我愁容滿面地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……嗎?

離職之後做了哪些事情?

當然是先去就業輔導站領失業補助金啊!

我在知道我被資遣的時候,就有跟我在就輔站工作的同學聯絡。她告訴我很多關於領取失業補助金相關的資訊。因此我2017年12月打電話預約,2018年1月第一週就去板橋就業服務站辦理失業補助金的申請了。辦完申請之後,我打算過完農曆新年再好好認真找工作,因此2018年初算是相當懶散愜意。

並沒有。

我在出社會時本來是找Project Manager的工作,但退伍後,面試總是被說「你沒有經驗,敝公司不用」。所以那時才轉為找工程師的工作,想說「就算不是PM,擔任一個開發團隊裡面的角色,看看PM是怎麼帶我的,也看看身為工程師喜歡/討厭什麼。這樣對以後當PM一定有幫助。」離職之後,我覺得我在前公司有當PM的經驗、又有工程師的底子,所以PM的職缺我一定也可以應徵。

但我覺得我的英文能力以帳面上的成果來說,實在不夠有說服力,只有大學畢業時的多益630分成績單。因此我在二月初的時候報名了多益的考試,希望能為自己的英文加點分。而密集唸書三週後,我考到了820分的成績。沒有到金色證書這麼厲害,但是也有達到我預期800分的目標了。而我也的確在今年後續的面試中,沒有被問過英文程度如何的問題。

找了哪些工作?

我對自己下的求職條件是:我想做網路或軟體公司的PM。

哪些公司符合我的條件呢?隨便舉例:Facebook(符合)、Line(符合)、趨勢(符合)、華碩(不符合)、BenQ(不符合)……。我想找的是公司產品本身就是在網路上的資訊服務,雖然例子裡的華碩、BenQ也有網路方面的職缺,但出於個人喜好不列入投遞範圍。

然後我就把路走死了。

走死的原因有兩個:

  1. 台灣網路資訊業規模沒有硬體產業大
  2. 我太挑了

公司產品是硬體的我就不投、公司產品不喜歡的我也不投。投了之後公司想要的是一個有「多年PM經驗」的人來當PM,而不是一個有「多年工程師經驗」的人來當PM。加上我對於PM的定義還有PM該做什麼工作,都還是很紙上談兵、虛無飄渺。所以我在2018年3月~5月都是碰壁的狀態。

後來我做了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決定:進入會計師事務所當顧問。

事務所開的職缺叫「敏捷開發諮詢顧問」,而我想做的是軟體開發的PM,跟敏捷開發有高度正相關。所以就應徵了,再加上以前同學留下的好名聲,我很順利地在5月中旬就到職了。

但我發現我錯了。

兩個月的一場夢。

雖然我應徵的是敏捷開發,但是以台灣的環境哪有這麼多敏捷開發的案子,而且還是需要請顧問來輔導的。更別說我是抱著近來學習吸收敏捷開發經驗的心態進來的。再加上,我在部門裡面呈現極度的適應不良。

主管及小主管都多次講到,我做事的方式很沒有條理,跟客戶的應對進退非常糟糕。而讓我決定要離開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我主管的一席話:

「你覺得你的時薪是多少?」

他講這句話的背景,以及背後的含義,其實是要告訴我:不要讓那些時薪很貴的人去做那些無腦的事情,要讓他們去做燒腦的事。但我不能夠接受的是,他用這樣的方式來傳達背後的含義。再加上我這兩個月的工作內容跟軟體、跟敏捷開發一點關係也沒有。所以我決定離開。而且我覺得這是我今年做過最好的決定。

不過因為只有兩個月,所以在履歷上我沒有將這兩個月的經驗放上去,避免人資覺得我穩定性不夠等等的問題。在履歷上看到的我,就是個從2017年底離職之後一直待業的人。

但也不是沒有收穫,我在這兩個月中,每週放假時都會回想這週做了什麼事情、有得到什麼之前沒有遇到,但之後可以當作借鏡的經驗嗎、有沒有學會什麼可遷移的能力。

為什麼又回來當工程師?

因為我沒錢了。從我7月中離開事務所之後,我又找了一個多月的PM職缺。如果我還有錢的話,我應該會繼續找PM的工作。但,我沒錢了。

但這也是個契機,讓我思考為什麼我一直找不到PM的工作。

在我反思之前,我也做過很多的職涯測驗:MBTIDISCDewey Color Career Test我都做過。測驗出來的結果其實都證明我是可以做PM的,但為什麼我還是找不到呢?

回顧我過去的經驗,我主要的工作都是工程師,的確有做了一些PM的工作,但也不是非常的有代表性或是潛力讓人覺得我就是個PM料。

我開始自問:

  1. PM需要的能力是什麼?應該就是時程管理、溝通能力、成本管理blablabla那些PMP證照的考試內容對吧?才沒這麼簡單咧!
  2. 我有PM需要的能力嗎?我有實績可以證明嗎?沒有,我連PM需要的能力都不知道。
  3. 那公司憑什麼錄用我?……我還真的不知道。
我還把自己從頭到腳分析了一番

在反覆地自問自答之後,我認清自己是「想」做PM,但卻沒有能力做PM。在八月底時,經濟跟能力的雙重考量下,我決定從我會的工作開始,回頭開始找網頁前端工程師的工作了。

工程師的工作很好找,真的嗎?

工程師的工作真的好找很多,我的條件一樣沒變:做網路或軟體的公司。光是9月的面試數就比我前面3~5月還多。而且這些都還只是獵人頭幫我找的工作。

但我遇到的是另一層面的問題:我會的技術過時了。

雖然我都能夠順利的進入面試,可是我的實績已經是去年的東西了,而且用的技術也已經不是現在前端的主流了。自我評估下來我大概過時了將近一年半兩年的程度。面試結果都是謝謝再聯絡。

再不想辦法改變,會連工程師的工作都找不到。我開始自學前端的技術,並且上傳到我的GitHub上面。除了讓自己在面試時可以證明自己有價值以外,也讓我慢慢找回寫程式的手感和腦袋。

而我很幸運,在快要11月的時候,有公司發Offer給我了。公司的規模不大,但是產品是我喜歡的,而且衡量之後覺得我能夠發揮的空間很大,薪水當然也在接受的範圍內(多給我一點也很好啦)。多方詢問跟考量之後,決定11月到職。

就這樣,我將近一年的Gap Year求職記來到尾聲了。

之後打算做什麼?

我還是想當當看PM哈哈哈(堅持),但是我也知道我的能力不夠,也沒有實際的成果可以說服面試官。所以我現在的打算是累積我在前端的能力,同時也自學跟前端、PM有關的知識,並想辦法在工作、下班後加以運用。

給求職的你/妳的建議

  1. 認清自己會什麼。因為這是你/妳的優勢所在。但也要記得,你會煮飯不代表你一定要開餐廳。這一步只是讓自己認清事實。
  2. 了解自己想做什麼。我會建議就去嘗試看看,但是要思考時間、金錢成本。
    拿我自己來說,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了解到我不適合事務所那種工作氛圍,但慶幸的是我沒有損失到金錢,不至於人財兩失(?)。
  3. 不要停止學習。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這句話我現在有很深的感觸。
    如果我在前端技術的學習上一直有持續的話,我相信我不會在回頭找工程師工作時又多花了兩個月。
  4. 朋友很重要。找工作的時候有朋友可以靠,真的很好。
    在我找工作的期間,我跟大學、高中朋友聯繫過,有些也很好心的推薦我一些方向,有些給我前端技術上可以加強的方向。而且定期跟他們吃飯,可以讓自己不用這麼自閉。
  5. 過濾雜音。承上述的幾點,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職涯是自己的,朋友們會給很多的建議和方向,但要不要接受跟採納還是取決在自己身上。如果自己心中沒個底,很容易就被牽著鼻子走。
    拿我自己來說,我就因為耳根子軟,想說去考個保險證照好了。但我上課跟考照的途中就發現我沒有很想做保險業務(但我很認同保險的意義跟必要性)。

結論

能夠看完落落長文章的你/妳真是不簡單。希望這篇文章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上可以幫助你/妳釐清心中的迷惘。也希望我們都能夠在職涯的旅途上,走出自己專屬的一條道路。

如果看完之後,覺得這篇文章對你/妳有幫助,
就請動動手指,幫我按按旁邊的鼓掌按鈕,謝謝!
雖然很老哏,但鼓勵就是我繼續寫文章最大的動力。

--

--

Responses (1)